【藏品名称】:2003-24 世界防治艾滋病日小版票

【藏品类别】:编年邮票

【藏品志号】:2003-24

【藏品面值】:80分

【发  行 量】:43万版

【发行日期】:2003年12月1日

【正面图案】:红丝带

【邮票规格】:30mm*40mm

【整版规格】:120mm*150mm

【齿孔度数】:P11.5*11

【设 计  者】:陈绍华

【责任编辑】:佟立英

【背      胶】:有背胶

【版      别】:影写版

【发  行 价】:8元

【题      材】:公共宣传

【印刷机构】:北京邮票厂

【发行机构】:中国邮政

【最小提货】:1版

  藏品简介

(1)“红丝带”精神: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红丝带是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1991年在美国纽约第一次出现。关心,这一标志被越来越多的人佩带,用来表示他们对HIV和艾滋病的关心,关心那些活着的HIV感染者,关心那些已经死去的病人,关心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人;希望,红丝带愿意成为一种希望的象征,象征疫苗的研究和治疗感染者的成功,象征HIV感染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支持,红丝带代表着一种支持,支持HIV感染者,支持对未感染者的继续教育,支持尽全力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支持那些因艾滋病失去至爱亲朋的人。

“红丝带”是全世界关心艾滋病患者行动的标志,它鼓励我们大家伸出友爱、关怀之手,来帮助那些深受艾滋病毒折磨的人。“红丝带”象征着希望,希望艾滋病在将来有结束的一天,希望受难的朋友能痊愈,希望整个社会的压力得以缓解。代表为一起战胜艾滋病而努力。“红丝带”表达着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及照顾者的关怀与接纳,以及对艾滋病卫生教育、治疗方法和疾病研究的支持。

(2)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艾滋病,被称作是“跨世纪的瘟疫”,至今仍无药可医。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也有血液接触和母婴传播,还可通过家庭内的密切接触而传播。自80年代的美国疾病防治中心首例艾滋病报告以来,世界各地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此病,发病地区遍及五大洲,自1981年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累计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其中2500万人死亡。

艾滋病作为一种尚无法治愈但可预防的疾病,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向世界蔓延的猛烈趋势。因此只有建立起广泛的国际合作,各国共同采取措施,才能有效地抑制艾滋病的流行。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中协调世界各国的行动,于1987年建立了预防艾滋病的专门机构,这一机构的名称是“全球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规划署”。作为全球的协作象征,“全球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规划署”自1988年起规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预防艾滋病日。

我国艾滋病监测工作是由卫生部及其所属各级卫生组织负责的,我国于1986年10月颁布了《全国预防艾滋病规划》,卫生部于1986年把艾滋病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我国最早禁止艾滋病病人入境的法规是《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1988年1月14日由卫生部等7个部委又发布了《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我国对于外国来华的留学生、专业人员或游旅、定居者入境超过1年时,需具有艾滋病血清检查证明。对于那些患有开放性肺结核、精神病、艾滋病、性病、麻风病等的外国人则不准其入境,若外国人在中国居留期间发现患有艾滋病时,中国卫生主管机关可以提请公安机关令其出境,以防止艾滋病在中国的扩散与传播。我国国家邮政局在2003年12月1日发行《世界防治艾滋病日》纪念邮票,以响应支持我国艾滋病宣传预防工作。

图片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