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名称】:SB(48)2013 癸巳年·蛇第三轮生肖(小本票)
【藏品类别】:小本票
【藏品志号】:SB(48)2013
【藏品面值】:1.20元
【发 行 量】:8034.7万枚(803.47万本)
【发行时间】:2013年1月5日
【正面图案】:十二生肖中的蛇属相
【邮票规格】:36mm*36mm
【整本规格】:121mm*88mm
【整套枚数】:1枚
【整本枚数】:10枚
【齿孔度数】:P13
【设 计 者】:吴冠英
【责任编辑】:陈宜思
【版 别】:影写版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印 刷 厂】:北京邮票厂
【发行机构】:中国邮政
【最小提货】:1枚
藏品简介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物,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据《陔余丛考》中记载:“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讲“十二肖像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中国古人用天干地支相配合来纪年,还把十二地支配以十二种动物,并赋予了它们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形成了特有的生肖文化,生肖文化是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因子。十二生肖蕴含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憧憬,饱含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吉祥福喜的寄托之情。生肖属相作为与每个人伴随一生的动物形象,既是一个人的出生符号,铭记年岁的依据,也是一个人相伴一生的吉祥物,赋予了每个人许多美好的祝愿和心灵的祈求。十二生肖在民俗文化广博庞杂的领域中只不过是一个十分明确具体的文化元素,甚至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常常充当着代码、符号和象征的角色。生肖对每个人来说,则是用来记自己诞生之年,有的民族还要记生月、生日、生辰。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几千年来煅铸在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徽记―――属相,还有那令人魂牵梦绕的“本命年”烙印。
生肖邮票是以中国古老的干支纪年的十二种生肖动物为图案的贺年邮票。20世纪80年代第一春,中国开始发行以十二生肖动物图形设计的邮票。首枚“猴票”的问世,不仅在当代中国邮坛掀起了生肖邮票收藏研究热,而且以其令人瞠目结舌的天价飙升,在社会上催生出邮票投资热潮。时至今日,生肖邮票在收藏界一直独占鳌头,拥有集万宠于一身的收藏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共发行了四轮生肖邮票。第一轮是从1980年到1991年发行,从“猴票”开始,一套一枚;第二轮是从1992年至2003年发行,一套两枚,发行量大大超于第一轮;第三轮则是从2004年开始至2015年发行,一套一枚;第四轮则是从2016年1月5日开始,首枚邮票“丙申年”猴票为一套两枚,设计者为我国第一枚生肖邮票“庚申年”猴票的创作者、美术界泰斗--黄永玉先生。
“生肖邮票的基本要求就是喜庆、吉祥、和谐,表达人们开年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据《癸巳年》蛇票设计者吴冠英谈起,他从2012年四五月份开始构思这张邮票,设计过程中评审专家提出过很多建议,经过反复修改才形成了最后的方案,从参评的30多个方案中被选了出来。“蛇是十二生肖邮票中最难画的,邮票是方形的,蛇又是盘着的,不太容易布局,我就让它的尾巴翘上去,使画面看起来更饱满些。”吴冠英说,蛇的尾巴有人说是祥云,有人说是如意,其实开始画的确实是云,但最后的定稿是按照灵芝画的,因为灵芝是种仙草,在民间也是吉祥之物,又很好看,这个灵感是在无意中产生的。
公元2013年是农历癸巳年,即十二生肖的蛇年。中国传说文化中蛇被赋予了知恩图报的意义。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白蛇,就是为报恩而化为美女婚配许仙。晋代《搜神记》中讲述的一则故事更为典型。古时隋侯出行,遇大蛇受伤,命随从用药救治,后来蛇衔明珠以报答隋侯,因此民间视“蛇衔宝珠”为吉兆。
蛇头:蛇口衔珠,有人猜测来源于二龙戏珠,蛇是小龙亦能戏珠,设计者吴冠英解释说,此珠源自晋代小说《搜神记》——蛇衔明珠以报恩,小说中描述:“蛇衔宝珠为吉兆,喻积善行德、知恩图报之意。”
蛇身:以“钱串子盘绕树干”为创作灵感,蛇身为红色,在古代,赤蛇意为大吉,蛇身上有代表四季的桃花、荷花、菊花、梅花,表达反复长久的意思。
蛇尾:取材于仙草灵芝,似如意,又似祥云,皆为吉祥之物,表达了人们开年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癸巳年》邮票参考了古代神话故事和中国的符号元素。在晋代干宝所著的《搜神记》中有“蛇衔明珠以报恩”的记载,这就是随侯珠的典故。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垂死的大蛇,随侯心生侧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口衔一颗夜明珠送到随侯住处。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直接点明主题,尾部幻化为两株灵芝神草,寓意吉祥安康。蛇身为红色,并装饰春桃、夏荷、秋菊、冬梅,表现了四季和谐祥瑞之意。
小本票上的邮票与原邮票的图案、面值、刷色均相同,只是由于装订裁切往往有一边或两边无齿孔。为了方便人们购买、保存、携带和随时使用而将单一面值或多种面值邮票印刷成连票装订成小册子形式出售,称之为小本票,亦叫邮票小册。使用时按邮资撕下一枚,或数枚即可,其内邮票有一边无齿,或二三边无齿,并配有封面、封底、常单独制版印刷。世界上最早的小本票是卢森堡于1895年发行的。我国最早的小本票是1917年中华邮政发行的“中华邮政邮票册”,内装有“北京老版帆船”邮票;解放区最早的是1946年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发行的第一版毛泽东像小本票;新中国最早的是1980年发行的《童话--咕咚》小本票,随后几乎每年发行1至2个品种,其反应的内容也渐渐地向动物、中国生肖文化方向发展。至1991年1月5日发行《羊》小本票后,原邮电总局因创作设备问题而停止了小本票的发行,至此,新中国一共发行了18种小本票。2000年4月13日,国家邮政局正式公布了将重新推出小本票的信息,2000年8月发行了《小鲤鱼跳龙门》小本票。
小本票的一般特点包括:配有简单的或精美的封面、封底,并印有与邮票相关的图案或文字说明;小本内的邮票与全版张的图案、面值、刷色等基本相同;通常邮票上有一边或二边无齿;一般按本内邮票总面值出售;枚数不多,面值不大,便于携带。
中国邮政于2013年1月5日发行《癸巳年》特种邮票1套1枚,面值1.20元,同时发行小本票一本,每本包含十套(枚)生肖蛇邮票,这是第三轮生肖邮票中的第十套。古书《韩非子》有云:“飞龙乘云,腾蛇乘雾。”龙蛇并称,龙年去,蛇年来,都是大吉大利。崇蛇风俗,源远流长,中外皆有。华夏民族的图腾“龙”也是由蛇衍化而来,故蛇又被称为“小龙”,此外《白蛇传》的感人爱情故事更是家喻户晓。邮票的印制采用影写版高网线印刷方式和专用防伪油墨,其色彩厚重,鲜艳夺目,在紫外灯照射下,邮票画面上的宝珠可以发出明亮的光芒,恰似夜明珠一般熠熠生辉。宝珠、灵芝充满祥瑞之气,蛇衔明珠报恩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行善”“感恩”,这在弘扬社会正气、传递正能量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癸巳年》邮票的设计实现了古代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主旋律的完美结合,为广大集藏爱好者提供了一套上乘佳作。该套邮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英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