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名称】:PP24《大雁塔》普通邮资明信片

【藏品类别】:普通邮资片
【藏品志号】:PP24

【藏品面值】:60分 

【发  行  量】:----
【发行时间】:2000年9月20日
【正面图案】:西安大雁塔

【邮票规格】:25mm*35mm
【整张规格】:148mm*100mm
【设  计  者】:李庆发

【版       别】:胶版

【发  行 价】:0.85元
【印  刷 厂】:陕西省印刷厂

【发行机构】:中国邮政

【最小提货】:1枚

藏品简介:

      大雁塔在陕西西安市南4公里的慈恩寺内。寺为唐高宗为其母亲追冥福而建。本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慈恩寺主持僧玄奘为保护由印度带回的经籍,由唐高宗资助,在寺内戏院修建。初建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形。长安年间,纯用青砖改建成方形楼阁式的七层,登塔攀梯也改成盘道。大历年间又改建为十层。后经战火破坏,剩下七层,明代塔又残坏,在外表加砌面砖予以保护,留存至今。

       大雁塔(Great Wild Goose Pagoda),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内,被视为古都西安陕西省的象征。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为保存由天竺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修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现存塔身七层,通高64.5米。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他在印度所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大唐西域记》卷九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也许这一记事就是雁塔名称的出处。

       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可吃三净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
       玄奘于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于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这座塔就叫雁塔。名称延续至今未变。而塔名的来历是这样的:大雁塔是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故沿袭印度塔之原名。塔名前加一“大”字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玄奘是大慈恩寺第一任住持方丈,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唐贞观三年(629年),玄奘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他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经过整整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余里孤征,终于达到佛教圣地天竺,如愿以偿地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后又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当返回那烂陀寺时,已位居这座佛教最高学府的主讲,仅次于恩师戒贤。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该寺首任主持,兴建大雁塔,用于收藏从天竺带回的舍利、佛像和经卷,并专心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

辛亥革命前,同盟会陕西分会在西安的大雁塔有三次重大活动:

(a)、1908年秋,同盟会与会党及同情、支持革命的社会人士形成“大联合”,即形成反清联盟的初期,在大雁塔秘密召集一次大会,会上多数人主张暂不宜主张“平均地权”,因恐引起一般人的误会,决议改为“主张土地国有”。这次会议,可认为是各派力量对革命纲领的协商和共识。会议中决定是年重阳日,共同去秘祭黄帝陵,使得反清联盟进一步巩固。
(b)、1910年7月井勿幕和一些同盟会会员跟新军及哥老会成员,所谓“三十六弟兄”仿哥老会歃血为盟,形成了西安地区的反清联盟。
(c)、1910年秋,三原的“勤公社”和西安的负责人以及刀客们(渭北民军的主要力量)在大雁塔秘密召开一次大会,拟定腊月初八乘西安清廷各官员出城之日,举行武装起义。当时会议中分急进和缓进两派,此计划未能执行。